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冷泄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冷泄,病證名。傷於寒邪所致的泄瀉。又稱冷瀉、寒泄、寒瀉。《素問.至真要大論》:「厥陰司天,風淫所勝,民病……冷泄,腹脹。」參見寒泄、冷瀉條。
冷泄的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感受寒邪,或因飲食生冷,或因居處潮濕,寒邪內侵,客於腸胃,阻礙陽氣,陽氣不升,清陽不布,則水谷不化,下泄而成。
冷泄的臨床表現
本病多見於小兒,症見腹痛,腹瀉,瀉下清稀,色白,質稀,量多,無臭穢,或伴有腹脹,畏寒,肢冷,面色蒼白,神疲乏力,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
冷泄的診斷與鑑別診斷
本病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,如腹痛,腹瀉,瀉下清稀,色白,質稀,量多,無臭穢,或伴有腹脹,畏寒,肢冷,面色蒼白,神疲乏力,舌淡苔白,脈沉細等。
鑑別診斷:
1.與泄瀉相鑑別:泄瀉多因飲食不節,或情志所傷,或感受外邪,或久病傷脾,脾失健運,水谷不化,下泄而成。臨床表現為腹痛,腹瀉,瀉下稀薄,色黃,質粘,量多,有臭穢,或伴有食欲不振,噁心嘔吐,大便不爽,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
2.與寒瀉相鑑別:寒瀉多因感受寒邪,或因飲食生冷,或因居處潮濕,寒邪內侵,客於腸胃,阻礙陽氣,陽氣不升,清陽不布,則水谷不化,下泄而成。臨床表現為腹痛,腹瀉,瀉下清稀,色白,質稀,量多,無臭穢,或伴有腹脹,畏寒,肢冷,面色蒼白,神疲乏力,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
冷泄的治療
本病的治療以溫陽散寒,通利腸胃為主。
方藥:
1.附子理中湯:附子、乾薑、白朮、甘草、人參、半夏、茯苓、大棗。本方具有溫陽散寒,健脾益氣,通利腸胃之功效。適用於本病屬於寒邪內侵,陽氣不升,清陽不布所致者。
2.小建中湯:桂枝、白芍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本方具有溫經散寒,健脾和胃,通利腸胃之功效。適用於本病屬於脾胃虛寒,寒邪內侵所致者。
3.麻黃附子細辛湯:麻黃、附子、細辛、乾薑、白朮、甘草、桂枝、大棗。本方具有溫經散寒,通利腸胃之功效。適用於本病屬於寒邪外襲,閉阻陽氣所致者。
冷泄的預防
1.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2.居住環境要保持通風乾燥,避免潮濕。
3.適當鍛煉身體,增強體質。
4.感冒、發燒等病症要及時治療,避免病情遷延,導致寒邪內侵。
冷泄的飲食調理
1.宜食溫熱性食物,如羊肉、牛肉、雞肉、狗肉、魚肉、豆腐、山藥、白扁豆、胡蘿蔔、大棗等。
2.忌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3.飲食要清淡,少油少鹽。
4.多喝水,保持大便通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