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冷心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冷心痛,病證名。因寒所致的心痛。出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三。證見心痛綿綿不休,喜暖喜按,肢冷,溺清不渴,脈遲微細。治宜溫化為主。外寒治當溫散,內寒治當溫通,久寒必鬱,治當疏解,總宜術附湯。虛寒當溫補,宜歸脾湯加乾薑、肉桂、菖蒲。腎寒乘心,痛則心懸如飢,泄利下重,宜五積散。寒氣客背俞之脈。相引而痛,宜桂枝四七湯、神效散(《雜病源流犀燭.心病源流》)。參見心痛、寒厥心痛、冷氣心痛條。

冷心痛是因寒所致的心痛。其臨床表現為心痛綿綿不休,喜暖喜按,肢冷,溺清不渴,脈遲微細。治療上應以溫化為主。外寒治當溫散,內寒治當溫通,久寒必鬱,治當疏解,總宜術附湯。虛寒當溫補,宜歸脾湯加乾薑、肉桂、菖蒲。腎寒乘心,痛則心懸如飢,泄利下重,宜五積散。寒氣客背俞之脈。相引而痛,宜桂枝四七湯、神效散。

以下是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三中關於冷心痛的論述:

“冷心痛者,其脈遲微細,喜暖喜按,肢冷,溺清不渴,宜術附湯。若虛寒者,宜歸脾湯加乾薑、肉桂、菖蒲。若腎寒乘心,痛則心懸如飢,泄利下重,宜五積散。若寒氣客背俞之脈,相引而痛,宜桂枝四七湯、神效散。”

冷心痛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,其發病原因多為寒邪侵襲心臟,導致心陽虛衰,心脈失養,而出現心痛、肢冷、溺清不渴等症狀。治療上應以溫化為主,可用術附湯、歸脾湯、五積散、桂枝四七湯等中藥治療。

冷心痛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3. 飲食清淡,少吃生冷油膩食物。
  4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5. 定期體檢,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
如果出現心痛、肢冷、溺清不渴等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