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冷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冷瘴
冷瘴為瘴病之一,屬寒性瘴氣所引發之疾,又稱「寒瘴」。其病因多由感受山嵐瘴氣,或久居濕冷之地,致寒濕穢濁之邪侵襲人體,鬱阻三焦,陽氣不得宣通而成。
證候特徵
冷瘴之證以寒象為主,常見以下表現:
- 惡寒明顯,發作時顫抖(發震),雖覆厚衣被仍不覺暖。
- 發熱,或先寒後熱,或先熱後寒,熱時雖臥冷地亦不解其熱。
- 頭痛或頭重,胸膈痞悶,甚則嘔吐。
- 身重腰痛,腳軟無力,此因寒濕困阻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所致。
- 寒熱往來,發作頻率或一日一發,或間日、三日一發,且發作時間長而退熱時間短。
- 或見大渴引飲,此因陽氣被鬱,津液不布,雖渴卻多不欲飲冷。
病機分析
冷瘴之核心病機為「寒濕穢濁鬱遏陽氣」。寒性凝滯,濕性黏膩,二者相合,阻遏氣機,使衛陽不得外達,故見惡寒戰慄;陽鬱化熱,則見發熱;寒濕中阻,脾胃升降失常,故胸悶嘔吐;濕邪流注經絡,則身重腰痛、腳軟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當以「溫通陽氣、散寒祛濕」為主,根據證情輕重選用以下方劑:
-
溫通開鬱
- 來復丹:適用於寒濕鬱閉,氣機不暢,症見胸悶嘔逆、肢冷脈沉。
- 奪命散:用於寒瘴急症,邪盛正虛,肢冷脈伏者。
-
溫陽散寒
- 真武湯:針對寒濕內盛,陽虛水停,症見惡寒、肢腫、小便不利。
- 姜附湯(乾薑、附子):峻補元陽,驅散陰寒,用於寒瘴重症,四肢厥逆。
- 黑錫丹:治真陽衰微,陰寒上衝,喘促肢冷者。
-
化濕辟穢
- 正氣散(如藿香正氣散加減):芳香化濕,解表和中,適用於寒濕穢濁初犯,表裡同病。
- 和解散:調和營衛,疏解寒濕,用於寒熱往來、胸悶嘔惡者。
-
截瘧祛邪
- 截瘧丸:專治瘴瘧寒熱交作,可配合溫藥使用。
-
溫下通滯
- 感應丸:若寒濕夾積滯,腹滿便秘,可溫通腑氣。
相關名詞辨析
- 瘴氣:泛指南方山林間濕熱穢濁之氣,可分寒、熱兩類,冷瘴屬其寒者。
- 瘴瘧:瘴毒所致的瘧疾,冷瘴為其中一類證型,另亦有熱瘴、啞瘴等。
冷瘴之辨證,首重區分寒熱虛實,用藥宜辛溫燥烈,但需防過劑傷陰。其治法體現中醫「因時因地制誼」之特色,結合溫法、汗法、下法,以開達鬱閉、驅邪外出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