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離經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離經脈
概念溯源
離經脈乃中醫脈學術語,最早見於《難經·十四難》,意指偏離正常脈象節律之異常脈搏。其概念包含兩大範疇:一為病理狀態下脈率異常,二為孕婦臨產時脈象突變之特殊生理現象。
病理離經脈
《難經》所載病理離經脈分為「至脈」與「損脈」兩類:
至脈類離經:
- 一呼一吸間脈動三次(三至)即屬離經
- 四至則為「奪精」之危候
- 反映陽氣過亢、陰不制陽之病機
損脈類離經:
- 一呼一吸間脈動一次(一至)即為離經
- 二呼一至則為「奪精」之危候
- 提示氣血虧虛、臟腑衰竭之病機
此類離經脈多見於:
- 熱極生風證(數疾離經)
- 心陽暴脫證(遲緩離經)
- 真陰耗竭證(散亂離經)
產科離經脈
《脈訣匯辨》記載孕婦臨產時的特殊離經現象,其特徵為:
- 脈象突然異於平日
- 可表現為浮沉、大小、遲數、滑澀等變化
- 反映氣血下聚胞宮、準備分娩之生理轉變
具體表現包括:
- 脈位變化:平日沉穩之脈轉為浮大
- 脈率變化:由緩轉數或由數轉緩
- 脈形變化:滑脈轉澀或細脈轉洪
脈理機轉
離經脈的形成與以下機制密切相關:
-
氣血失調:
- 氣機逆亂則脈率失常
- 血行失度則脈形變異
-
陰陽失衡:
- 陽亢則脈數疾
- 陰盛則脈遲緩
- 陰陽離決則脈象散亂
-
臟腑功能異常:
- 心主血脈功能失司
- 腎氣不固,精血虧耗
- 肝風內動,脈象急亂
臨床辨識要點
-
脈率判斷:
- 正常脈率:一息四至(約60-80次/分)
- 離經標準:少於二至或多於三至
-
脈象特徵:
- 至脈類:數、疾、促、動
- 損脈類:遲、緩、結、代
- 產科類:突變性、暫時性
-
兼脈辨證:
- 離經兼滑:痰熱內擾
- 離經兼澀:瘀血阻絡
- 離經兼細:氣血兩虛
經典補充
《瀕湖脈學》論及離經相關脈象:
- 「數脈為陽熱可知,只將君相火來醫」
- 「遲脈屬陰陽氣虛,反應臟腑寒氣居」
《診家正眼》指出:
- 「脈失其常,即為病脈」
- 「離經常度,當審其因」
此類文獻進一步闡明了離經脈的診斷價值與辨證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