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離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離睛
離睛,又稱損翳或蟹睛,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屬黑睛疾患之一。其病機主要因肝經積熱,熱邪上攻目睛,導致眼部氣血失和,黑睛受損,甚則睛珠外凸,狀如蟹目,故名「蟹睛」。
病因病機
- 肝經鬱熱:情志失調或肝火內熾,熱邪循經上擾目竅,灼傷黑睛。
- 外傷或潰瘍後遺:黑睛原有潰瘍(如凝脂翳、花翳白陷)未癒,熱毒未清,穿透睛珠而成。
- 陰虛火旺:肝腎陰虧,虛火上炎,損及目絡,致睛珠失固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睛珠自黑睛部位凸起,呈黑色或青灰色,形圓如豆,狀似蟹目,周圍可見白睛赤脈纏繞。
- 兼症:目赤疼痛、畏光流淚、視物模糊,甚則睛珠破潰,神水外溢。
- 舌脈:舌紅苔黃,脈弦數(實熱證);或舌紅少苔,脈細數(虛火證)。
辨證分型
- 肝火上炎證
- 特點:發病急驟,睛珠凸起明顯,目赤劇痛,煩躁易怒。
- 治法:清肝瀉火,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。
- 陰虛火旺證
- 特點:病程較久,睛珠凸起緩慢,乾澀隱痛,頭暈耳鳴。
- 治法:滋陰降火,方用知柏地黃丸合鎮肝熄風湯。
古籍記載
- 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提及:「蟹睛疼痛,此因肝臟積熱,衝擊睛珠。」
- 《銀海精微》描述:「黑睛生翳,破後黃仁自內突出,狀如蟹眼。」
相關概念辨析
- 與「旋螺突起」區別:旋螺突起為睛珠整體變形,多因先天異常或外傷所致;離睛則局限於黑睛破損後黃仁凸出。
- 與「釘翳」關聯:若離睛久未癒合,可轉為釘翳(黑睛遺留瘢痕),影響視力。
此證需結合整體辨證,針對熱邪或陰虛調治,以平肝、清熱、滋陰為要,防止睛珠進一步損傷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