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淳風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淳風
李淳風,唐代官吏,歧州雍(今陝西鳳翔)人。自幼博覽群書,精通天文曆法、陰陽星算之術,曾任太史令,掌天文曆數之事。其學術造詣深厚,不僅涉獵天文,更參與醫藥典籍編修,對中醫藥學發展貢獻卓著。
顯慶四年(659年),李淳風奉敕與蘇敬、長孫無忌等人共同編纂《新修本草》(又稱《唐本草》),此書為中國歷史上首部由政府頒定的藥典,系統整理並增補前代本草內容,收錄藥物八百餘種,並附《藥圖》與《圖經》,詳述藥物形態、產地及功效,奠定後世本草學基礎。此舉不僅推動唐代醫藥學規範化,更影響後世如《證類本草》、《本草綱目》等經典著作。
在中醫理論方面,李淳風雖非專職醫家,但其對陰陽五行、天人相應之學的深入研究,間接影響中醫「整體觀念」與「辨證論治」的思維。唐代醫家重視天文曆法與人體氣血運行的關聯,而李淳風在天文曆算上的成就,為中醫「五運六氣」學說提供理論支持,尤其對氣候變化與疾病發生規律的探討,具有啟發意義。
此外,李淳風參與編修的《新修本草》強調藥物「性味歸經」,系統歸納藥物四氣(寒熱溫涼)、五味(酸苦甘辛鹹)及作用趨向,此分類法成為中藥學核心理論之一。書中亦記載外來藥物如安息香、訶子等,反映唐代中外醫藥交流的盛況,豐富中醫藥學內涵。
李淳風雖以天文曆算聞名,然其於醫藥領域的貢獻,彰顯唐代多學科交融的學術特色,其編修之《新修本草》更被譽為中古時期藥物學的里程碑,對中醫藥學發展影響深遠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