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德孝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德孝

李德孝,字時慕,號孩如,明代東陽(今屬浙江)人。其人不僅精研理學,更於中醫、天文、地理等領域多有涉獵,尤以養生與醫學見長。李氏平生篤志於理學,並深諳調息靜坐之法,主張透過靜坐養神以達「百慮俱消」之境,此與中醫「恬惔虛無,真氣從之」的養生理論相契合。據載,其年逾八十仍面容壯盛,足見其養生之道頗具實效。

在醫學方面,李德孝著有《醫學正蒙》一書,惜未見刊行流傳。從書名推測,「正蒙」二字或取自張載《正蒙》之哲學概念,寓含「糾偏歸正、啟蒙醫理」之意,反映其融合理學思想與醫學理論的學術傾向。明代醫家常受宋明理學影響,注重陰陽五行與氣化理論,李氏可能於書中闡發此類觀點,並結合臨床經驗,探討臟腑氣血之調和。

此外,李德孝重視「調息之術」,此與中醫傳統導引吐納一脈相承。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呼吸精氣,獨立守神」,而明代醫家亦多推崇氣息調和以養先天之氣。李氏的靜坐法,或近似於「丹田呼吸」或「胎息」之法,透過深長緩慢的呼吸節奏,調動宗氣、培補元氣,從而達到延年益壽之效。此類養生實踐,與同時代醫家如龔廷賢《壽世保元》所倡導的「惜氣存精」理念相互呼應。

雖其著作佚失,然從生平記載可窺見,李德孝之學術兼具儒醫特色,既承理學心性之修養,又重醫道實用之工夫,反映了明代醫家融會儒醫、注重養生的時代風貌。其調息靜坐之術,亦可視為中醫「治未病」思想之體現,強調透過日常修攝以維繫陰陽平衡,防病於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