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李洞玄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洞玄
李洞玄,唐代醫家,生卒年不詳,曾任醫博士,尤擅針灸之術。據史料記載,其針術精湛,曾以針法救治長孫皇后之難產,助產唐高宗李治,展現其於危急病症中之卓絕醫技。此事亦反映古代醫者在產科急症中權衡取捨之抉擇,凸顯針灸於婦科急症之應用價值。
針術與婦科應用
唐代針灸學已趨成熟,李洞玄之術承襲《黃帝內經》理論,重視經絡氣血調和。難產一證,中醫多責之氣血瘀滯或胞宮氣機不暢,針刺可通調任督二脈,尤以三陰交、合谷等穴為要。李洞玄或循此理,以針激發經氣,促胞宮收縮而轉胎位,此與《千金要方》所載「針刺助產」之法相合。
醫博士與唐代醫學教育
唐代「醫博士」為官方醫職,掌醫術教授與臨診,隸屬太醫署。李洞玄任此職,顯示其學理與技術俱受認可。唐代醫學分科明確,針灸為獨立學科,需通曉《明堂經》《針灸甲乙經》等典籍,其針術成就亦反映當時針灸教育之嚴謹。
歷史記載與醫理探討
《舊唐書》等文獻雖未詳述其針法細節,然「捨母救子」之載,或隱含古代產科「保胎為先」之觀念。中醫視胎產為「氣血聚散」之關鍵,若母體氣血大虧,針刺可固脫回陽,然危急時權衡利弊,亦體現醫者臨證之難。後世醫家如宋代楊子建《十產論》,進一步完善難產治法,皆可視為對唐代針術之延續。
李洞玄之生平雖簡,然其針術救危之事,足證唐代針灸於婦科急症之實效,亦為中醫產科學史添一重要案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