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鐸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鐸,字省齋,清代江西南豐人,為康乾時期著名醫家。其醫術精湛,臨證重視辨證求本,尤擅治療疑難雜症,時人以「奇疾聖手」譽之。

李鐸行醫注重「治病必求其本」,強調四診合參,尤重脈診與問診。其臨床思路深受《內經》「審證求因」影響,認為疾病雖表象紛雜,然必有其根本病機,故用藥多從調理臟腑氣血入手,善用經方加減,並結合時方之長,形成獨特治法。

在奇症治療上,李鐸尤具心得。曾治一患者「晝夜昏睡,呼之不醒」,眾醫束手,其獨察其脈象沉細而滑,斷為「痰迷心竅」,以導痰湯加味治癒;又遇「遍身發斑,色紫黑」之症,辨為「血熱夾瘀」,投以犀角地黃湯合桃紅四物湯收效。此類醫案俱載於其著作《醫案偶存》中,展現其對病因病機的深刻洞察與靈活用藥。

《醫案偶存》一書共十二卷,按病證分類,收錄內、外、婦、兒各科驗案,每案詳述診治經過,並附按語闡釋醫理。書中可見李鐸對張仲景、李東垣、朱丹溪等前賢學說的融會貫通,如治脾胃病多參東垣「升陽益氣」之法,療陰虛火旺則取丹溪「滋陰降火」之旨,且常結合江西地方藥材特性加以化裁。

李鐸對溫病學說亦有發揮,主張「暑必夾濕」,治暑病需分陰陽,陽暑清熱,陰暑溫化,並創製多首治暑驗方。其對「伏邪」理論的應用尤具特色,認為某些頑疾乃「邪伏膜原」,需以輕清透達之品引邪外透,再議清解。此類見解對後世贛派醫家影響頗深。

李氏醫術在清代江西醫林中獨樹一幟,其重視臨證實錄、強調因地製宜的學術風格,不僅體現了清代醫家務實的治學態度,更為中醫辨治疑難病證提供了寶貴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