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顥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顥(清代)
李顥,字伯武,江蘇常熟縣人,清代著名醫家。其父李維麟為當地名醫,李顥自幼承襲家學,深研醫理,臨證經驗豐富,醫術精湛,於當時頗負盛名。
家學淵源與學術背景
李顥出身醫學世家,其父李維麟精通醫道,尤擅脈診與內科雜病調治。在家族薰陶下,李顥早年即熟讀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等經典,並結合家傳經驗,形成獨特診療風格。清代江南醫家重視「溫補學派」與「傷寒學派」之融合,李顥亦受此影響,臨證注重辨證施治,強調陰陽平衡與氣血調和。
醫學貢獻與臨證特色
- 辨證精細,重視脈診
李顥承襲家學脈法,認為「脈為醫之關鍵」,臨床善於通過脈象變化辨析病機,尤其擅長以寸口脈配合望診、問診,精準判斷臟腑虛實。其脈學思想融合《瀕湖脈學》與家傳經驗,對浮、沉、遲、數等脈象主病有獨到見解。 - 擅長內科雜病調治
李顥治療內科疾病注重「扶正祛邪」,對虛勞、脾胃病、風濕等症有豐富經驗。其用藥講究「輕靈透達」,善用補益藥配伍理氣化瘀之品,如以四君子湯為基礎加減調理中焦,或結合當歸、川芎等活血以通絡。 - 融合溫病與傷寒學說
清代溫病學說興盛,李顥雖承傷寒傳統,亦吸收葉天士、薛雪等溫病大家之長,對熱病辨治提出「先分表裡,再辨寒熱」的原則,並重視津液存亡,臨床常用鮮蘆根、麥冬等甘寒生津之品。
著作與影響
李顥雖無專著傳世,但其醫案散見於地方誌及家族醫籍中。其學術思想反映清代江南醫家「融會古今」的特色,對後世常熟地區醫學發展有一定影響。
(註:本文結合歷史記載與中醫理論知識撰寫,內容僅供學術參考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