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三沖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三沖
產後三沖,乃中醫婦科之危重證候,首載於《張氏醫通·卷十一》,指產後惡露排泄不暢,瘀血內停,反逆上沖,侵犯心、肺、胃三臟所引發之三類急症,分別為「敗血沖心」、「敗血沖肺」、「敗血沖胃」。此證多因產後氣血虧虛,胞宮瘀滯未清,或調攝失當,致惡血不下,反隨沖任之脈上逆為患。
一、敗血沖心
瘀血上擾心神,症見煩躁不寧、譫語狂妄,甚則神昏不省,面色紫暗,舌質瘀斑,脈弦澀。此因心主血脈,瘀血內阻,心神失養,如《醫宗金鑒》所言:「產後惡露不下,血瘀沖心,令人昏冒。」治法宜活血化瘀、通竅醒神,方選「生化湯」合「失笑散」,或「桃仁承氣湯」加減。
二、敗血沖肺
瘀血犯肺,肺氣壅滯,症見胸悶氣逆、咳喘痰血,甚則面青唇紫,舌暗紅,脈沉澀。肺為嬌臟,瘀血乘虛上襲,阻遏氣機,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云:「惡血乘虛攻肺,令人喘急。」治當降氣平喘、化瘀通絡,方用「二味參蘇飲」合「血府逐瘀湯」,佐以杏仁、桑白皮等宣肺之品。
三、敗血沖胃
瘀血內結中焦,胃失和降,症見脘腹脹痛、嘔惡不食,或吐衄便黑,舌質紫滯,脈沉實。胃為水穀之海,瘀血沖胃則腐熟失職,如《沈氏女科輯要》載:「瘀血上沖,胃絡受損,噦逆脹滿。」治宜化瘀和胃、降逆止嘔,方選「抵聖湯」或「平胃散」加桃仁、紅花等活血之藥。
此三證雖病位不同,然病機皆屬「瘀血上沖」,臨床須辨明虛實:若兼氣虛者,可佐黃耆、人參以扶正;瘀甚者,則重用莪朮、三稜破血逐瘀。古籍強調「產後以去瘀為先」,然用藥需顧護氣血,不可過伐,俾瘀去新生,臟腑得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