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李嘉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嘉應(生卒年不詳),字符長,清代安徽望江人,為太醫院醫士,後晉升為太醫院吏目,屬正八品官職,專司宮廷醫療事務。其醫術承襲明清太醫院體系,融合《內經》理論與臨證經驗,尤擅脈診與方劑調配,以「辨證精準、藥簡效宏」著稱。

學術背景與醫術特色

  1. 太醫院傳承
    清代太醫院醫官需通過嚴格考核,李嘉應能由醫士擢升吏目,反映其精通《傷寒論》《金匱要略》等經典,並熟諳宮廷方脈之學。太醫院教育強調「四診合參」,其脈學造詣可能受《瀕湖脈學》影響,重視寸關尺三部九候之辨。
  2. 臨床擅長
    史料載其「治病效應明顯」,推測其處方多依「君臣佐使」原則,注重藥性配伍。清代醫家受溫病學派興起影響,李嘉應可能兼採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,對熱病、濕證等有獨到見解。
  3. 地域醫學影響
    安徽望江屬皖南地區,濕熱氣候常見,其醫案或反映因地制宜的用藥特點,如活用茯苓、澤瀉等化濕藥,或參酌新安醫派(如汪機)補益氣血之法。

歷史定位

李嘉應雖無專著傳世,然其任職太醫院,代表官方認可的醫療水準。清代吏目職掌醫案記錄與藥材管理,其學術可能涉及御藥房秘方或宮廷驗方,惜細節湮沒於史料。其生平反映地方醫家通過考核躋身中央醫界的途徑,為研究清代醫官制度與臨床實踐之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