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李可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可大

李可大,字汝化,明代河南杞縣人,為當時著名醫家。初習儒學,後因母親患病,遂棄儒從醫,潛心鑽研醫術,終成一代名醫。其臨證善於辨證施治,用藥靈活,尤擅以相畏相使之理調配藥材,療效卓著,故醫名遠播。

醫術特色

李可大臨床經驗豐富,治病多奇效,尤其擅長運用中藥配伍的「相畏相使」理論。相畏指藥物合用時,一藥能抑制另一藥的毒性或副作用;相使則指藥物配合使用時,能增強療效。李可大深諳此理,並靈活運用於臨床。

典型案例:人參與五靈脂同用

李可大曾治療一虛痢患者,大膽將人參與五靈脂同用。按傳統藥性理論,人參畏五靈脂,二者相畏,一般認為不宜同用。然而,李可大認為,相畏之後尚可相使,即適當配伍後,五靈脂能助人參補而不滯,行氣活血而不傷正。結果患者服藥後果然痊癒,足見其用藥之妙。

學術思想

李可大的醫學思想體現了中醫「辨證論治」的核心原則,強調因人、因證施藥,不拘泥於成規。他對藥性的理解深入,尤其擅長利用藥物間的相互作用,達到增效減毒的效果。此外,其治療虛證時,注重補益與疏通並行,避免純補導致氣滯,或純攻而傷正,體現了中醫「扶正祛邪」的治療理念。

歷史評價

李可大以儒入醫,學養深厚,臨證精審,用藥獨具匠心。其突破傳統藥性禁忌的治療案例,展現了中醫靈活辨證的智慧,對後世醫家頗具啟發。明代醫林對其評價甚高,認為其醫術精湛,善治疑難雜症,為當時不可多得之名醫。

李可大的醫案與學術見解,至今仍為中醫藥配伍研究提供寶貴參考,彰顯了中醫理論的深奧與臨床應用的靈活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