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濂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濂(1488-1566年),字川父,明代河南祥符(今開封)人,為醫史學與文學領域之重要人物。其生平跨越科舉仕途與學術著述兩階段,初期以進士出身任沔陽知州,後歷任寧波同知、山西僉事等職,晚年罷官歸鄉後專注學術,潛心著述達四十餘載。
醫學貢獻與《醫史》價值 李濂所撰《醫史》十卷,乃中醫史上首部系統性醫家傳記專著,體現其「以史證醫」之學術視野。全書分三部分:
- 經典醫家輯錄:前五卷採擷《左傳》《史記》至金元時期文獻,收錄扁鵲、倉公至李杲等五十五位醫家臨證事跡,保留諸多珍貴醫療案例。
- 名家傳記補遺:特為張仲景(張機)、王叔和(王熙)、王冰等六位重要醫家增補傳記,其中對《傷寒雜病論》傳承脈絡與《黃帝內經素問》注釋之功績考證尤具史料價值。
- 文集醫家彙編:輯錄宋元時期張擴至張養正等十位文集所載醫家,反映民間醫療實踐面貌。
此書突破傳統史書「方技列傳」之簡略記載,首創以獨立專著形式梳理醫家學術淵源,其中對金元四大家學派承變之記載,為後世研究寒涼派、攻邪派等理論分歧提供重要參照。現存注釋排印本可見其內容涉及脈學發展、方劑演變等關鍵學術節點。
學術背景與中醫史觀 李濂身處明代中期,正值醫學理論整合期,其編纂體現三大特點:
- 文獻互證:大量引用《周禮·天官》《漢書·藝文志》等典章制度記載,佐證醫官體系演變。
- 學術批判:在葛應雷傳記中辨析「運氣學說」臨床適用性,反映明代醫家對五運六氣理論的反思。
- 地域醫療:收錄開封府地方醫家軼事,保留中原地區瘴痢治療等特色療法記錄。
跨領域學養影響 其文學造詣深刻影響醫史寫作,如描述錢乙診治皇子驚風症時,採用「袍帶湯」之典故考據,兼具史學嚴謹與筆記文學之生動。另著有《嵩渚文集》百卷,其中〈藥市賦〉等篇章反映明代藥材貿易盛況,可與《本草綱目》所載商業史料互為補充。
李濂《醫史》確立了醫家傳記「述學脈、考方技、錄驗案」的撰述範式,清代《古今圖書集成·醫部全錄》及近代醫史著作多循此體例。該書現存明嘉靖刻本及現代校注本,為研究15世紀前中醫理論傳承不可或缺之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