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密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密(南北朝時期醫家)

李密,字希雍,南北朝時期著名醫家,祖籍平棘(今河北趙縣)。其仕途顯赫,曾任殿中尚書、濟州刺史等職,然其醫術造詣更為後世所稱道。李密以孝聞名,因後母久病不愈,遂棄官潛心鑽研醫道,博覽《黃帝內經》、《傷寒雜病論》等典籍,結合針灸與方藥之術,終使母病得瘥。此後,其醫名日盛,並撰有《藥錄》二卷,惜已散佚,僅見於歷代醫籍引述。

醫學思想與貢獻

  1. 針藥並重
    李密深諳「針灸治其外,湯藥調其內」之理,主張針刺與方藥相輔相成。其治母病時,兼取《靈樞》針法與仲景經方,反映南北朝醫家融合療法之特色。
  2. 《藥錄》輯要
    雖原書亡佚,但據《證類本草》等後世文獻所引,該書收錄藥物性味、歸經及配伍精要,尤重藥性「寒熱溫涼」與臟腑辨證之關聯,如載黃連「瀉心火、除濕熱」,契合《神農本草經》理論框架。
  3. 孝道與醫德
    其「因孝習醫」之事,體現中醫「醫為仁術」傳統,後世《醫說》等書多引為典範,強調醫者當以「濟世活人」為本。

歷史評價

李密之術承漢晉醫風,下啟隋唐醫藥整理,其《藥錄》被視為早期藥物專著之一,對唐代《新修本草》編纂或有啟發。宋代林億校訂《千金要方》時,亦提及李密對婦科調經方劑之貢獻,足見其影響深遠。

(按:南北朝醫籍多散軼,李密生平見於《北史·孝行傳》及《隋書·經籍志》,醫理推論基於同期醫著如《小品方》等學術脈絡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