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李培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培癢
李培癢,清代醫家,具體籍貫及生卒年不詳,曾任太醫院九品醫士,兼東藥房值宿供奉官,為宮廷醫療體系中的低階職官,主要負責藥材管理、方劑調配及夜間值守,以備皇室不時之需。清代太醫院職級嚴明,九品醫士雖位階較低,然需通曉醫理、熟悉藥性,並通過考核方可任職,足見其專業基礎。
醫術背景與時代特色
清代太醫院沿襲明制,分科細緻,李培癢所屬「東藥房」為內廷御藥機構,職司藥材儲備與方劑煎製,需兼備中醫藥學知識與實務經驗。其職責可能涉及:
- 藥材鑑別:依《本草綱目》等典籍,辨別貢藥真偽,確保藥效。
- 方劑調配:遵循《醫宗金鑑》等官修醫書,按皇室體質加減成方。
- 值宿應急:夜間值守以處理突發疾患,反映清代宮廷醫療的嚴密制度。
中醫理論與實務關聯
李培癢所處時代,中醫理論已趨成熟,太醫院強調「辨證論治」與「君臣佐使」的方劑原則。其職務雖偏重藥事,然需理解:
- 四氣五味:掌握藥性寒熱溫涼,以配合皇室成員體質。
- 升降浮沉:依據藥物作用趨向,調配適宜方劑。
- 炮製技藝:如灸、煅、蒸等法,影響藥效,為藥房官必備技能。
歷史定位
清代醫官檔案多散佚,李培癢雖未見個人醫案傳世,然其職銜反映宮廷醫療體系中基層醫者的角色。東藥房值宿一職,更凸顯太醫院對晝夜醫藥供應的重視,間接體現中醫「治未病」與「應急處理」並重的特色。
(註:本文結合清代醫政制度與中醫藥學知識推論,因史料有限,部分內容為合理考據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