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乳汁自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產後乳汁自出

病證名,首見於《經效產寶》卷下,指產婦乳汁未經嬰兒吸吮而自然流出之症。中醫認為,此病多因產後氣血失調,臟腑功能紊亂所致,主要病機可分為脾胃虛弱肝經鬱熱兩大類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脾胃虛弱
    產後氣血耗傷,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,若脾胃虛弱,中氣不足,則攝納無權,乳汁失於固攝,隨化隨出。此類患者常見乳房柔軟無脹感,乳汁清稀如水,並伴有面色蒼白、氣短乏力、食欲不振、舌淡苔薄、脈細弱等氣血兩虛之象。
  2. 肝經鬱熱
    情志失調,肝氣鬱結,久而化熱,或產後陰血虧虛,肝失所養,疏泄太過,熱迫乳汁妄行而外溢。此類患者乳房多脹滿,乳汁質地較濃,並見心煩易怒、口苦咽乾、胸脅脹痛、舌紅苔黃、脈弦數等肝鬱化熱之徵。

辨證論治

  1. 脾虛氣弱證

    • 主症:乳汁自出,量多清稀,乳房柔軟無脹感,面色少華,神疲乏力。
    • 治法:補氣養血,固攝乳汁。
    • 方藥
      • 十全大補湯加減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黃耆、肉桂),可酌加五味子、芡實以增強收澀之效。
      • 若兼中氣下陷者,可配合補中益氣湯升提固攝。
  2. 肝經鬱熱證

    • 主症:乳汁自出,量少質稠,乳房脹痛,情緒煩躁,口苦咽乾。
    • 治法:疏肝解鬱,清熱斂乳。
    • 方藥
      • 柴胡清肝散(柴胡、黃芩、梔子、牡丹皮、當歸、白芍、生地黃、甘草),適用於肝火偏盛者。
      • 丹梔逍遙散(柴胡、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牡丹皮、梔子、薄荷、生薑),適用於肝鬱脾虛兼有熱象者。
      • 若陰虛內熱明顯,可加知母、黃柏以滋陰降火。

其他相關理論

  • 衝任失調:部分醫家認為,乳汁自出與衝任二脈相關,因衝為血海,任主胞胎,產後衝任空虛,固攝無力,亦可導致乳汁外溢。治療上可酌加固衝任之品,如阿膠、烏賊骨等。
  • 經絡學說:足陽明胃經行於乳房,若胃氣不足,乳汁失固;足厥陰肝經布於胸脅,肝火亢盛則迫乳外溢,故治療需兼顧經絡調理。

此病證需細辨虛實,虛者補之,熱者清之,並結合患者體質與兼症靈活用藥,以達標本兼治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