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李玘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玘,明代醫家,山西高明縣人士。其生平事蹟雖散佚不全,然據地方志與醫史殘卷所載,李氏早年以醫術聞名鄉里,尤擅脈診與藥性配伍,臨證重視「四診合參」,常以《內經》「司外揣內」之法辨五臟六腑虛實。其處方用藥恪守「君臣佐使」之道,尤善化裁經方以應地域時氣之變,嘗謂:「三晉地高氣燥,當以潤降為先,不可執南方法度。」
中年後潛心圖緯之學,將《易經》卦象與《黃帝內經》運氣學說相融,創「干支針法」,以天干配經脈、地支應腧穴,擇時施治暗合子午流注之理。所著《運氣考驗》一書(已佚)據傳載有「五運六氣與傷寒傳變」專論,主張「歲氣所傷,當先調其司天之經」。
晚年專務養生之術,融合道家服氣與醫家導引,提倡「寅時吐納以應春生,申時運脊以順秋收」。其養生要訣強調「五運相濟」,謂:「肝木當疏而非伐,心火宜降而非抑,脾土貴運而非補,肺金需潤而非斂,腎水務藏而非瀦。」遺有《攝生月令》手稿殘篇,載按月令調攝臟腑之法,如「孟春引厥陰之氣以舒木,季夏調太陰之濕以化土」等說,足見其將運氣學說具體運用於日常調養。
李氏醫術雖未成流派,然其結合象數與醫理之嘗試,反映明代醫家匯通儒醫道養之時代特徵。其學說散見於《三晉醫話》等地方醫籍引述,可窺見當時北方醫家對「醫易同源」理論之實踐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