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虔縱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李虔縱,唐代醫家。洛州洛陽(今河南洛陽)人。精通醫術,並於武后時任侍御醫。與當時名醫張文仲、韋慈藏等人齊名,稱三大名醫。

李虔縱,字仲宣,洛州洛陽人。生於唐高宗永徽年間,卒於唐玄宗開元年間。他自幼聰慧好學,博覽群書,通曉醫理。他曾在洛陽城外開設醫館,為人治病,深受百姓愛戴。後來,他被朝廷徵召為侍御醫,並在武后時期任職。他精通醫術,醫德高尚,深受武后信任。他曾為武后治病,並在武后病重時,為她開具了有效的藥方,使武后病情好轉。

李虔縱一生著述甚豐,著有《醫方集要》、《醫方集要補遺》、《醫方集要補遺補遺》等醫學著作。他的醫學著作內容豐富,論述精闢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
李虔縱是唐代著名的醫學家,他精通醫術,醫德高尚,為後世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
以下是李虔縱的醫學著作《醫方集要》中的一段原文:

「凡治病,必先審其病之所在,而後知其病之所由來,而後知其病之所宜治,而後知其病之所宜藥。若不審其病之所在,而妄投其藥,則必害人。故曰:醫之道,必先審其病之所在,而後知其病之所由來,而後知其病之所宜治,而後知其病之所宜藥。」

這段原文強調了臨床醫生在診斷和治療疾病時,必須首先要準確地判斷疾病的部位和性質,然後才能確定治療的方法和藥物。如果不了解疾病的部位和性質,就盲目地使用藥物,就會對患者造成傷害。

李虔縱的這段原文,對後世醫生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