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虔縱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虔縱

李虔縱,唐代著名醫家,洛州洛陽(今河南洛陽)人,活躍於武則天時期,以精湛醫術聞名,官至侍御醫,專司宮廷醫療。其與同時代醫家張文仲、韋慈藏並稱「三大名醫」,代表唐代中醫之巔峰成就。

醫術成就與特色

  1. 宮廷醫療權威
    李虔縱任侍御醫,職責為皇室及貴族診治,需精通內、外、婦、兒諸科,尤擅應急救治與調理虛損之症,反映其臨床經驗豐富,用藥精準。
  2. 與張文仲、韋慈藏之並稱
    三人皆為武後時期御醫,各有所長。據《舊唐書》記載,張文仲善治風疾,韋慈藏長於養生,而李虔縱之專精領域雖未明確載錄,然能與二者齊名,推測其於辨證論治或方劑配伍上有獨到見解,可能擅長調理氣血失和或疑難雜症。
  3. 唐代醫學背景下的貢獻
    唐代醫學融合前人理論與外來醫術(如印度、波斯醫學),李虔縱所處時代正值中醫體系化之關鍵期。其臨床實踐可能受《千金方》(孫思邈)、《外臺秘要》(王燾)等典籍影響,重視方證對應與個體化治療。

中醫理論聯繫

  • 侍御醫的角色與中醫「治未病」思想
    侍御醫除治療已病,更需防範未病,符合《黃帝內經》「上工治未病」理念。李虔縱或擅長透過脈診、望色預判疾病趨勢,並以藥膳、針灸調理體質。
  • 唐代方劑學的實踐
    唐代重視複方配伍,如《千金方》載有大量驗方。李虔縱可能參與宮廷醫方整理,其用藥或側重調和陰陽,如以四物湯類方滋養血虛,或依六經辨證選方。

歷史評價與影響

雖李虔縱著作未傳世,然其位列三大名醫,足見當時醫界地位。唐代御醫制度強化中醫與政治的連結,其經驗可能透過官方醫案傳承,間接影響後世醫學發展。

(註:本文結合史料記載與中醫理論推論,呈現李虔縱於唐代醫學史之定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