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溶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溶(字千右),清代河南西華縣人,為中醫傷寒學派之重要醫家。其父李正本(字起生)精通醫術,李溶承襲家學,深研《傷寒論》,並融會金元醫家之長,於傷寒證治頗有建樹。
學術背景與貢獻
李溶所著《傷寒指南》一書,系統性整理張仲景《傷寒論》之證治條文,並結合臨床實踐加以闡釋。該書特色如下:
- 證候辨析精詳:
書中將傷寒六經病證(太陽、陽明、少陽、太陰、少陰、厥陰)及相關變證、合病、並病等,依十二經脈循行與臟腑關係逐條分析,明確區分表裏、寒熱、虛實,輔以脈象與症狀鑑別。 - 方劑彙編與方義闡發:
每證後皆附方藥,除仲景經方(如桂枝湯、麻黃湯等)外,兼採劉完素、李東垣、朱丹溪等金元名家之方,並註明加減化裁之理。例如:- 對「太陽中風表虛證」,除列桂枝湯原方,亦附李東垣《脾胃論》之補中益氣湯加減法,以應對兼氣虛者。
- 於「少陽病半表半裏證」,除小柴胡湯外,另引朱丹溪清熱解鬱之方,拓展少陽鬱熱之治法。
- 重視經絡辨證:
書中強調「十二經見證」,將傷寒症狀與經絡循行相結合。如論述「厥陰頭痛」時,指出其與足厥陰肝經上巔頂之關聯,並以吳茱萸湯溫肝降逆為治。
學術影響
《傷寒指南》以條理清晰、切合臨床著稱,尤其適合初學者掌握傷寒證治綱要。李溶融合仲景學說與後世醫家經驗,體現清代傷寒學派「尊經而不泥古」之特色,對中醫傷寒理論的傳承與發展具重要意義。
(註:李溶生平記載有限,現存醫籍中除《傷寒指南》外,未見其他著作傳世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