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慎修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慎修
李慎修(生卒年不詳),字思永,號晉山,清代山東章丘人,為康熙壬辰年(1712年)進士,歷任內閣中書、杭州知府、刑部郎中、江西監察御史等職。除仕宦生涯外,李氏亦通曉醫理,尤精於中醫法醫學,曾撰《檢驗說》一書,惜未見刊行流傳。
中醫相關背景與貢獻
李慎修雖以官吏聞名,然其醫學造詣亦值得關注。清代中醫法醫學承襲宋元傳統,重視屍傷檢驗與證候推斷,李氏所著《檢驗說》或屬此類專著。此書雖佚,然據其官職(刑部郎中)推測,內容可能涉及《洗冤集錄》之脈絡,結合中醫理論如「五臟受邪」、「經絡損傷」等學說,辨析外傷與內證關聯,反映清代醫家對「形證合一」的實踐。
中醫理論與法醫學之結合
傳統中醫法醫學強調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於傷病檢驗之應用,如《內經》提出「察色按脈,先別陰陽」,而法醫檢驗亦需辨別傷處之寒熱虛實。李慎修身處刑獄職司,其著作可能融合《傷寒論》六經辨證與外傷診察,例如:
- 傷科與經絡:探討外傷所致氣血瘀滯,如何影響經脈循行,引生內臟病變。
- 死因與臟象:依據《難經》臟腑理論,分析致命傷與五臟衰竭之關聯。
- 毒物辨識:參考《本草綱目》中毒症狀記載,結合屍表特徵判讀藥毒性質。
歷史定位
李慎修之醫學著述雖未傳世,然其背景反映清代官員「儒醫兼通」之風氣。刑獄與醫學結合,亦體現中醫「醫律同源」思想,即醫學診斷與司法檢驗皆需嚴謹辨證。其學術脈絡或與清代法醫專著《洗冤錄詳義》互有啟發,惜史料有限,難以進一步考證。
附註:清代章丘地方志或刑部檔案中若見李氏案牘批文,或可窺其醫學見解之一斑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