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適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適與《貞元集要廣利方》考述
李適(742-805年),即唐德宗,為唐代第十位皇帝。除政治事蹟外,其於中醫藥學領域亦有所貢獻,曾主持編纂《貞元集要廣利方》五卷,收錄方劑五百八十六首,為唐代官方醫方集要之作。
醫書內容與學術特色
- 方劑收錄範圍
該書以「廣利」為名,反映其注重實用性與普及性,所載方劑涵蓋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兒科等,尤以治療常見病、急症為主。據《醫心方》、《證類本草》等後世醫籍引文推測,內容可能包含:- 風寒暑濕所致外感病方
- 瘡癰腫毒之外科驗方
- 婦人產後調理與小兒疳積治法
-
方藥配伍特點
唐代方劑學承襲漢晉傳統,兼融西域醫學影響。《廣利方》部分引文顯示其用藥:- 重視芳香化濁(如藿香、佩蘭)以治時氣
- 善用蟲類藥(如蠐螬、蜈蚣)療癰疽
- 配伍簡練,多取君臣佐使分明之結構
-
與同時代醫籍關係
其方論可能參考《千金方》、《外臺秘要》等,然因原書散佚,僅能從《醫心方》所引「貞元方」條目窺見一斑,如治「霍亂吐利」用高良薑配伍肉桂,體現唐代溫裏散寒之治法特色。
歷史評價與影響
雖《貞元集要廣利方》未完整傳世,然其作為唐代官修醫書,反映當時醫學整合官方與民間經驗之趨勢。宋代《證類本草》多次引用其方,如「貞元十年敕定方」治痢疾用黃連配阿膠,可見其對後世用藥之啟發。
李適主持編纂此書,不僅展現唐代皇室對醫藥之重視,亦為中古醫學文獻傳承重要一環,值得醫史研究者深入考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