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栻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栻

李栻,明清之際文人,兼通醫理,然其生平履歷未詳,僅知其精研醫術,尤擅傷寒之學。所著《傷寒述微》三卷,為其代表性醫籍,現存刻本流傳於世,足見其學術影響。

《傷寒述微》與中醫學術貢獻
《傷寒述微》一書,顧名思義,乃針對《傷寒論》之微言大義進行闡述與發揮。李栻以文人視角解讀醫理,融合經典與臨證心得,書中內容或涉六經辨證、方劑配伍,以及病機闡釋等範疇,體現其對張仲景學說的深入理解。明清時期,傷寒學派興盛,此類著述對後世醫家理解外感熱病之辨治規律頗具參考價值。

學術背景與時代脈絡
明代以降,中醫學術呈現總結與創新並行之勢,傷寒研究尤為突出。李栻身處此風潮中,其著作或受柯琴、喻嘉言等傷寒學派醫家影響,強調「以經解經」,注重臨證實用性。書中可能援引《內經》《難經》理論,輔以個人見解,呈現明清醫家「尊古而不泥古」之特色。

中醫理論中的傷寒學意義
「傷寒」一詞,於中醫體系中廣義指外感熱病,狹義則專指風寒表證。李栻所論之傷寒,當涵蓋六經傳變、表裡寒熱虛實等辨證綱領,反映其對「辨證論治」核心思想的掌握。書中若論及桂枝湯、麻黃湯等經方應用,亦可窺見其對仲景方藥配伍規律的延伸探討。

文獻價值與影響
《傷寒述微》作為稀見醫籍,對考證明清傷寒學術流變具文獻意義。其結合文人思辨與醫家實證的寫作風格,亦為中醫理論與傳統文化交融之例證。雖李栻生平晦暗不明,然其著作留存,足證彼時文人習醫、以儒通醫之風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