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肅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肅

李肅,字彥昭,號杏林,明代著名醫家,江蘇委縣人。幼年喪父,後隨金華名醫趙雲居學醫。趙雲居為朱丹溪之門人,李肅得其真傳,深諳丹溪學派之精髓,遂以醫術聞名於世。其後,李肅因醫術精湛,被薦為松江府醫學正科,主管地方醫政,並致力於醫學教育與臨床實踐。

學術思想與貢獻

李肅承襲朱丹溪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之理論,強調滋陰降火之法,擅長治療陰虛火旺、痰火鬱結等證。其臨證重視氣血調和臟腑平衡,尤精於內科雜病婦科調理

  1. 丹溪學派之發揚
    李肅繼承丹溪「相火論」,認為人體相火妄動易致陰精耗損,故治療上注重養陰清熱,善用知母、黃柏、生地黃等藥物以滋陰降火。此外,他亦重視脾胃調理,認為「脾胃為後天之本」,臨床用藥常兼顧健脾益氣,以固根本。
  2. 臨床經驗與醫案
    李肅擅長治療痰證鬱證,認為「百病多由痰作祟」,並提出「治痰先治氣」之觀點,常用二陳湯溫膽湯等方加減化裁。對於情志所致之鬱證,則強調疏肝解鬱,結合活血化瘀之法,以達氣血暢通之效。
  3. 醫學教育與傳承
    李肅任職松江府期間,不僅行醫濟世,更致力於培養後進,推動地方醫學發展。其門人眾多,對明代中醫學的傳播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。

著作與後世評價

李肅雖醫名顯赫,然其著作多散佚,僅部分醫論散見於明代醫籍中。後世醫家認為,其學術思想承襲丹溪而有所發揮,對江南醫學的發展貢獻卓著,尤以陰虛火旺證痰鬱病機的論治最為後世所重。

李肅之生平與醫術,體現了明代醫家對金元四大家學說的繼承與創新,其臨床經驗至今仍對中醫辨證論治具有參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