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李天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天基

李天基,字嵩山,清代醫家,江蘇興化人。其父李朝光為當地名醫,天基承襲家學,深得醫術精髓,後以醫聞名於世。清代醫家多注重臨證實踐與理論結合,李天基亦不例外,其醫術根基紮實,擅長辨證論治,尤精於內科雜病及溫病調理。

在清代中醫發展背景下,溫病學說漸趨成熟,李天基所處時代正值溫病學派與傷寒學派交融之際,其臨證思路或受此影響。溫病學強調外感熱病的辨治,注重清熱解毒、養陰生津,而李天基可能於此領域有所發揮,結合家傳經驗,形成獨到見解。

中醫理論中,臟腑辨證與氣血津液學說為核心,李天基繼承傳統,重視臟腑功能失調與氣血失和的調理。其用藥或遵循「四氣五味」原則,注重藥物性味歸經,以達到平衡陰陽、調和氣血之效。此外,清代醫家多關注「脾胃為後天之本」的概念,李天基可能亦注重脾胃調護,善用健脾和胃之法,以固護正氣。

李天基之醫案若存世,或可窺見其對「六淫致病」及「七情內傷」的處理方式。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為外感病因,清代醫家常結合地域氣候特點辨證,江蘇地處江南,濕熱較盛,故其治療或側重化濕清熱、宣暢氣機。至於情志致病,中醫認為「怒傷肝、喜傷心、思傷脾、憂傷肺、恐傷腎」,李天基可能善用疏肝解鬱、寧心安神等法,以調和情志所致之疾。

清代醫家多有著述立說之風,若李天基有醫著傳世,其內容可能涉及臨證醫案、方劑配伍或理論闡發,反映其對《黃帝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等經典的理解與應用。惜其著作未見廣泛流傳,然其醫名仍載於地方志或醫史文獻,足見其於當時醫界之影響。

李天基之生平雖細節不詳,然其承家學、精醫術,反映了清代地方醫家的典型形象,亦體現中醫傳承中「家學淵源」與「臨證實踐」並重的傳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