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李天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天授
李天授,南北朝時期北魏著名醫家,館陶(今屬山東)人。其父李修曾任太醫令,為北魏宮廷醫官之首,天授承襲家學,精通醫術,尤擅內科與針灸,為當時醫林所重。
北魏時期,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已趨於系統化,李天授在繼承《黃帝內經》、《傷寒雜病論》等經典的基礎上,結合北方地域特點及臨床經驗,發展出獨特的診療思路。其學術思想強調「辨證求因」,重視脈診與經絡理論的結合,並在治療上注重調和陰陽、疏通氣血。
在針灸方面,李天授深研《針灸甲乙經》,擅長運用特定穴組治療內科雜病,如風痹、脾胃失調等。相傳其針法精準,注重「得氣」與補瀉手法的配合,臨床療效顯著。此外,他亦重視藥物的配伍應用,尤其擅長以溫補法調治虛損之證,反映北魏時期醫家對「扶正祛邪」理論的實踐。
李天授的醫學成就,不僅體現於臨床,亦對後世醫家有所啟發。其生平雖未見專著傳世,但透過史籍記載,可窺見其融合家學與時代醫學精華的貢獻,為南北朝時期北方醫學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