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信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信
1. 宋代醫家
李信,汴梁(今河南開封)人,曾任太醫院院判,精於醫術,尤擅宮廷診療。南宋高宗時期,隨皇室南渡至杭州,因醫術卓著,深得高宗信任。高宗病危時,特賜安車(古代一種安穩舒適的車駕)准其直入禁中診治,時人尊稱「李車兒」,足見其地位殊榮。其醫術以調理氣血、辨證精準著稱,符合宋代醫學重視「脾胃為後天之本」的理論,可能擅長運用補益方劑,如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等,以扶正祛邪。
2. 明代兒科醫家
李信,字用誠,祥符(今河南開封)人,出身世醫之家,專精幼科,承襲家學而有所發揚。明代兒科理論受錢乙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影響,重視「小兒五臟六腑,成而未全,全而未壯」,李信臨證或注重調理小兒脾胃,善用平和之劑,如七味白朮散加減。因治癒皇子疾患,獲賜金鐘,故有「金鐘李氏」之譽。其醫德高尚,求診者不論貧富,皆親赴救治,體現中醫「大醫精誠」之風範。
中醫專業延伸
- 宋代太醫院制度:李信任院判(副職),反映其醫術需通過嚴格考核,並需熟諳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等官修醫籍。
- 小兒生理特點:明代醫家多遵循「肝常有餘,脾常不足」理論,李信治幼科或側重平肝健脾,如針對驚風證,可能結合鉤藤、蟬退等息風藥。
- 賜物象徵:金鐘在古代除榮譽外,亦隱含「鐘鳴鼎食」之養生意涵,契合中醫「音聲調氣」的養生理論。
李信二例,展現中醫於不同時代的傳承與實踐,亦反映醫者與社會、宮廷醫學的互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