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學川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學川
李學川,字三源,號鄧尉山人,清代江蘇吳縣人,為清代著名醫家,尤精於針灸之學。其生平致力於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,並於針灸領域有顯著貢獻,所著《針灸逢源》六卷,為其代表性著作,至今仍有刻本流傳,影響後世甚鉅。
《針灸逢源》之學術特色
《針灸逢源》一書,系統整理歷代針灸文獻,並結合李學川自身臨床經驗,內容涵蓋經絡理論、腧穴定位、針刺手法及治療法則。書中特別強調「辨證施治」之重要性,主張針灸需結合中醫整體觀念,依據患者體質、病情深淺,靈活選穴配伍。此外,書中亦詳述針灸禁忌與補瀉手法,體現其對傳統針灸學的繼承與發展。
學術貢獻與影響
李學川之學術思想,深受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等經典影響,尤其重視經絡學說與氣血運行理論。其在《針灸逢源》中,不僅彙整前人經驗,更對某些腧穴的主治功效提出獨到見解,例如強調特定穴位在調理臟腑功能上的協同作用。此書對清代以降的針灸學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,並為後世研習針灸者提供實用指南。
李學川與吳門醫派
李學川所處的江蘇吳縣,為明清時期醫學昌盛之地,吳門醫派以重視臨床實效、融合各家之長著稱。李學川之學術風格,亦體現此一特色,其著作不僅理論嚴謹,更注重實際操作,反映出吳地醫家務實的醫學風貌。
綜觀李學川之生平與著作,其對針灸學的系統化整理與臨床應用,使《針灸逢源》成為清代針灸學的重要文獻,至今仍為中醫針灸研究者所重視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