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珣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珣(約907-960年),字德潤,五代十國時期著名醫家、本草學家,祖籍波斯(今伊朗一帶),其家族於隋代遷居中國,後定居梓州(今四川三台)。入唐後改姓李,家族以經商為業,因往來絲綢之路,熟悉海外藥物貿易。李珣早年雅好文學,後潛心醫藥,尤擅本草考證,成為中國醫學史上首位系統整理外來藥物的學者。

醫學成就

李珣所著《海藥本草》為中國首部專注海外傳入藥物的本草著作,收錄藥物多來自波斯、印度、東南亞等地,如海桐皮(祛風濕、通經絡)、天竺桂(溫中散寒)、沒藥(活血止痛、消腫生肌)等。該書詳述這些藥物的性味、功效及應用,補充了傳統中醫對外來藥物的認識。原書雖佚,但其內容散見於後世醫籍,如宋代《證類本草》及明代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均引用其文,足見其學術價值。

學術特色

  1. 重視藥源考證:李珣因家族背景,能直接接觸海外商旅,對藥物產地、真偽辨析嚴謹,書中多註明「舶上來」「出大秦」等來源。
  2. 擴充本草範疇:引入如乳香(調氣活血)、安息香(開竅醒神)等芳香類藥物,豐富中醫臨床用藥。
  3. 融合中外醫學:部分藥物功效描述結合波斯醫學理論,如強調沒藥的「防腐生肌」特性,與中醫外科用法相輔相成。

歷史評價

李珣的《海藥本草》不僅推動了中外醫藥交流,更奠定後世對「舶來藥」的研究基礎。其著作被視為研究古代絲綢之路醫藥史的重要文獻,李時珍讚其「辨藥性之精微,補《本草》之未備」。

附錄:部分《海藥本草》藥物舉隅

  • 訶子(訶黎勒):澀腸止瀉,源自印度。
  • 龍腦香(冰片):開竅醒神,出婆律國(今印尼)。
  • 蘇合香:溫通散寒,傳自西域。

李珣之貢獻,彰顯中醫本草學的開放性,亦反映唐代以降中外文化交融對醫學發展的深遠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