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迅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迅

李迅,字嗣立,南宋時期著名醫家,泉州(今屬福建)人。曾任大理評事,然其醫術尤為世人所重,尤擅長外科證治,臨證每出奇制勝,療效卓著,時人譽之。其醫學造詣深厚,對背疽等外科病證有獨到見解,並將臨床經驗彙編成《集驗背疽方》一卷,該書流傳後世,為中醫外科學之重要文獻。

醫學貢獻與學術特色

  1. 外科證治專精
    李迅對外科病證,特別是背疽(即背部癰疽)的辨治具有豐富經驗。背疽屬中醫「癰疽」範疇,多因氣血壅滯、熱毒蘊結所致,其證可分陰陽虛實。李迅強調辨證精準,主張「審其陰陽,察其虛實」,並針對不同證型擬定相應治法,如清熱解毒、托裡透膿、溫補氣血等,體現中醫「同病異治」之原則。
  2. 《集驗背疽方》之特色
    該書為李迅臨床經驗之總結,內容簡要實用,載方多為驗方,注重療效。書中不僅記錄方藥組成,更詳述辨證要點與用法,如對「五善七惡」之判別(癰疽預後吉凶之徵兆),反映中醫外科重視整體辨證與預後評估之傳統。其用藥亦體現「內外兼治」思想,內服方多選黃芪、當歸等托補之品,外治則結合敷貼、灸法等,契合中醫「既病防變」之治則。
  3. 學術淵源與影響
    李迅之術上承《黃帝內經》《劉涓子鬼遺方》等外科理論,並結合宋代醫學發展,對後世中醫外科學影響深遠。明代《外科正宗》等著作中,亦可見其學術思想之延續。

李迅之成就,彰顯中醫外科於南宋時期已具備系統性辨治框架,其著作與臨床思路,至今仍為中醫外科學之重要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