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李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暘

李暘,明代著名醫家,晉江(今屬福建)人。早年習儒,後因緣際會得異人傳授醫術,遂精研岐黃之學,成為一代醫術大家。其醫理深邃,臨證經驗豐富,求診者絡繹不絕,活人無數,在當時醫界享有盛譽。

醫術淵源與特色

李暘的醫術融合了儒學思想與中醫經典理論,尤其重視《黃帝內經》與《傷寒雜病論》的辨證體系。他擅長四診合參,強調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的綜合運用,並在脈學上有獨到見解,能透過細微的脈象變化判斷病機。

在治療上,李暘注重「辨證論治」,擅長運用經方與時方結合,針對不同體質與病情靈活加減。其用藥講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,尤其善於調理氣血、疏通經絡,對於內科雜病、婦科調理及虛損諸症均有顯著療效。

臨證貢獻

李暘的醫案記載顯示,他對於「脾胃學說」有深入發揮,認為「脾胃為後天之本」,許多疾病的根源在於中焦失調,因此在治療上常從調理脾胃入手,兼顧五臟平衡。此外,他亦重視「扶正祛邪」的治療原則,強調人體正氣的重要性,反對過度攻伐,體現了中醫「治未病」的思想。

影響與傳承

李暘的醫術不僅在明代廣受推崇,其學術思想亦對後世中醫發展產生一定影響。雖未見其著作傳世,但透過門人弟子的傳承,其臨證經驗與治療思路得以延續,成為福建地區醫學流派的重要代表之一。

李暘的醫術成就,展現了明代醫家融合儒醫理論與臨證實踐的特色,其重視整體辨治、調理氣血的學術觀點,至今仍對中醫臨床具有參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