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逸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逸

李逸為明代醫家,生平事蹟及籍貫未見詳細記載,然其於中醫外科領域有所貢獻,曾輯錄《集驗背疽方》一卷。此書專論背疽(即背部癰疽)之診治,屬中醫外科範疇,惜未廣泛流傳於世,後世醫籍亦鮮少提及,故其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未能完整保存。

中醫外科與背疽之理論

背疽屬「癰疽」範疇,中醫認為其成因多與氣血瘀滯、熱毒蘊結,或正氣虧虛相關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營氣不從,逆於肉理,乃生癰腫」,強調局部氣血不通為發病基礎。明代為中醫外科發展重要時期,名醫陳實功《外科正宗》系統論述癰疽辨治,分陰證、陽證,治法涵蓋內服湯藥、外敷膏散,乃至刀針排膿。李逸所輯《集驗背疽方》或反映當時外科經驗方之彙整,可能收錄驗方、外用藥配伍及辨證要點,惜內容已難考證。

明代醫家與方書輯錄風氣

明代醫家重視實用方劑之整理,如張景岳《景岳全書》廣收內外婦兒諸科驗方。李逸輯《集驗背疽方》亦符合此趨勢,尤其外科疾患強調「驗方」實效,反映其臨床取向。此書若存世,或可窺見明代處理癰疽之藥物選用(如黃連、金銀花清熱解毒;黃芪托毒生肌)與外治技術。

李逸之學術定位

雖史料有限,然由書名推測,李逸可能精於外科,或重視民間經驗方之蒐集。其著作若與同期《外科心法》(薛己)、《瘍醫大全》等參照,或能補明代外科理論之細節。然因文獻散佚,其具體貢獻仍待考。後世研究中醫外科史者,或可從現存明代醫籍間接推論其學術脈絡。

(全文以中醫學術角度撰寫,聚焦李逸生平可能涉及之專科知識,並結合明代醫學背景分析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