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李用成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用成
李用成,宋代醫家,具體籍貫不詳,精於醫術,尤擅小方脈(即兒科),曾任小方脈醫官。其醫術精湛,曾治癒宋仁宗公主之「夾驚傷寒」,因而獲仁宗御賜「禁中神醫」之譽,足見其臨床造詣之深。
夾驚傷寒之證治
「夾驚傷寒」為中醫病證名,指外感傷寒兼夾驚風之候,多見於小兒。此證因寒邪外襲,內擾心神,引動肝風,症見發熱惡寒、煩躁驚啼,甚則抽搐。李用成治此證,當遵循「解表清裡、熄風定驚」之法,或選用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之「人參羌活散」一類方劑,以羌活、獨活解表散寒,人參扶正,配伍鉤藤、蟬蛻等熄風鎮驚。宋代醫家重視小兒「臟腑嬌嫩,易虛易實」之特點,用藥講究輕靈透達,李用成之治法亦當契合此理。
小方脈與宋代兒科發展
宋代為中醫兒科成形之關鍵時期,錢乙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奠定理論基礎,官方設「小方脈」專科,顯見其重視。李用成任此職,須通曉小兒生理病理,如「肝常有餘,脾常不足」之說,用藥注重調理脾胃、平抑肝風。其治公主疾,或參酌錢乙「瀉青丸」清肝瀉火,或化裁「六味地黃丸」滋陰涵木,展現宋代兒科辨證之精微。
禁中神醫與宮廷醫學
宋代宮廷醫官選拔嚴苛,李用成獲賜「神醫」稱號,反映其診療契合皇室需求。宮廷醫學講究用藥平和,忌峻烈之品,且重視脈診與方劑配伍之精準。其治夾驚傷寒,或結合針灸以開竅醒神,如刺人中、合谷等穴,此亦宋代醫家治療急證之常法。
李用成雖史料記載有限,然其療效獲皇室認可,足證其術合於宋代醫學主流,尤在小方脈領域具代表性,為中醫兒科發展之重要實踐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