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李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元

李元,字善長,元代著名醫家,山東滕縣人。其父李浩為當時名醫,家學淵源深厚。李元早年隨軍西征,行程萬餘里,期間歷經戰亂,一度為叛王所俘,後脫困歸返,覲見元世祖忽必烈。世祖賞其才學,命其執掌御藥局,後晉升大中大夫,顯赫於宮廷醫界。

醫學成就與背景

元代醫學承襲金元四大家之學術脈絡,李元身處其時,深受劉完素、張從正、李杲、朱震亨等醫家思想影響。其職掌御藥局,負責宮廷用藥調配,需精通方劑配伍與藥性歸經,尤重「辨證施治」之原則。

學術特色

  1. 家學與臨床結合
    李元繼承父輩醫術,臨證重視實效,擅長內科雜病與軍旅常見疾患。隨軍征戰時,面對外傷、瘴癘、水土不服等症,累積豐富實戰經驗,可能發展出獨特治法,如運用芳香化濁、活血化瘀等法應對戰傷與時疫。
  2. 御藥局職責
    御藥局為元代宮廷醫藥核心機構,掌管藥物採辦、製劑與進御。李元任職期間,需熟稔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等官修醫書,精研膏、丹、丸、散等劑型,並調配適合皇室體質的方藥,體現「君臣佐使」的嚴謹配伍。
  3. 融合多元醫學
    元代疆域遼闊,中西醫藥交流頻繁。李元西征經歷或接觸西域藥物(如乳香、沒藥),可能將異域療法融入中醫體系,反映元代「匯通百家」的醫學特色。

歷史評價

李元雖未留下傳世著作,然其由軍醫至御醫的經歷,展現元代醫者「隨軍應變」與「侍奉宮廷」的雙重角色。其生平亦反映當時醫者透過實戰與仕途,推動醫學經驗的積累與傳承。

(註:現存史料對李元具體醫案記載有限,然據其時代背景與職務,可推測其學術傾向與臨床貢獻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