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元恭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元恭,明代醫家(具體生卒年不詳),其生平籍貫史料記載闕如,今可考者僅知其曾編纂《集秘方》一卷。該醫著未見刊行傳世,現存書目著錄於部分明清醫籍文獻中,推測內容或為彙輯歷代驗方、秘方之作,符合明代醫家重視臨床實效、蒐羅民間醫方的學術風尚。

按明代醫學發展脈絡,此類「集方」類著作多承襲宋元方書傳統,注重實用性與簡便性。觀其書名「集秘方」,可窺見兩大特徵:其一當屬蒐錄罕見醫方,可能包含宮廷流傳方、道醫秘傳方或地域特色方劑;其二或涉及特殊製劑工藝,如丹藥煉製、膏方配伍等明代盛行的劑型技術。參考同時期《普濟方》《醫方類聚》等大型方書,此類彙編往往保留珍貴的臨床經驗,部分方劑可能運用蟲類藥(如全蠍、蜈蚣)、金石藥(如硃砂、雄黃)等明代常用藥材。

雖原書散佚,然據明代方劑學特點推測,其內容可能反映以下中醫理論應用:

  1. 臟腑辨證體系:方劑配伍或遵循朱丹溪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學說,注重滋陰降火
  2. 藥性理論:可能採用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前的藥物分類法,重視藥物歸經與升降浮沉
  3. 製劑特色:或含明代典型的「末藥」(散劑)、「噙化丸」等劑型記載

此醫家之記載雖簡,然可視為明代民間醫術傳承之一斑,其《集秘方》的命名方式,尤與《魯府禁方》《萬病回春》等明代醫著相呼應,隱含「秘傳效驗」的實用醫學思想。今人研究明代醫學史時,此類散佚醫籍的線索,對於重建當時醫藥知識的傳播網絡具有文獻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