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李則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則星

李則星,清代醫家,山西臨晉縣人。其學術背景深厚,不僅精研《易經》哲理,更將易理與醫道相融,形成獨特的診療思維。他兼通醫術與巫術,臨證時常結合占卜、符咒等術數之法,治療多能應手取效,在地方上享有盛名。

學術淵源與醫術特色

  1. 醫易互通
    李則星深諳《易經》「陰陽消長」之理,將「天人相應」思想貫穿於醫理之中。中醫理論強調「五運六氣」與人體疾病的關聯,李氏可能以此推演病機,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言「善言天者,必應於人」,其診治或重視時令節氣對疾病的影響,結合卦象變化調配方藥。
  2. 巫醫並用
    清代民間巫醫之風尚存,李氏擅長以符咒、祝由等術輔助治療,此與《素問·移精變氣論》「古之治病,惟其移精變氣,可祝由而已」的記載相合。此類療法雖非主流,但在情志病或疑難雜症中,可能透過心理誘導產生療效。
  3. 臨證經驗
    史料稱其治病「多應手而愈」,推測其診法靈活,可能善用脈診與望診,如《難經》「望而知之謂之神」的境界。山西地處北方,氣候偏燥寒,李氏或長於治療風寒濕痹、脾胃虛損等地方常見病,用藥注重溫補與祛邪並行。

歷史定位

李則星代表清代醫家中「雜流」一脈,融合方術與醫理,反映傳統醫學在民間實踐的多樣性。其雖未留下傳世著作,但生平事蹟體現中醫「形神兼治」的整體觀,以及易學與醫學的交會,為研究明清醫術演變提供重要個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