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昭明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李昭明

李昭明,唐代(生卒年不詳)醫家,據傳著有《嵩臺集》三卷,然該書未見廣泛流傳於世,內容或涉及中醫理論與臨床經驗之彙整。唐代為中醫藥學發展之重要時期,醫家多承襲《黃帝內經》《傷寒雜病論》之基礎,結合當代醫療實踐,進一步深化辨證論治體系。李昭明之著作雖散佚,然其名見於部分醫史文獻,推測其學術思想或與當時主流醫學脈絡相應,如重視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之說,並可能針對內科雜病或方劑配伍有所闡發。

唐代醫家常兼通儒、釋、道三家之學,李昭明若為隱逸之士,其醫論或融入道家養生思想,強調天人相應與氣血調和。另據《嵩臺集》書名推測,內容或涉及針灸、導引等技法,因「嵩臺」一詞多與修道、煉養相關,反映唐代醫家對預防醫學與身心調攝之重視。此類著作往往結合藥療與非藥物療法,體現中醫「治未病」之理念。

雖史料有限,然李昭明之存在,可窺見唐代地方醫家對醫學知識之整理與貢獻,其學說若存,或能補充現存唐醫文獻之不足,尤以地域性醫療經驗為特色。後世研究唐代醫學史者,或可從散見之記載進一步考據其生平與學術淵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