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李中和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中和(生卒年不詳),字喜然,清代江西永豐人,為中醫史上頗具聲望之醫家。其臨證用藥獨具匠心,常以奇方奏效,救治病患無數,時人譽為「叔和重生」,以比擬其醫術精湛,堪比魏晉時期脈學大家王叔和。
學術背景與臨證特色
李中和深諳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之旨,融會歷代醫家所長,尤擅長辨證施治。其用藥特點可歸納如下:
- 重視氣血調和:承襲李東垣「脾胃論」思想,強調「氣血為人身之本」,處方常以補中益氣湯、歸脾湯等加減,調理中焦以達氣血雙補之效。
- 善用奇方異法:據傳其治癒疑難雜症時,常突破常規,如以輕靈之品(如薄荷、蟬蜕)疏解鬱熱,或以重劑金石藥(如磁石、代赭石)鎮攝浮陽,展現「以奇制勝」的用藥思路。
- 脈診精微:受王叔和《脈經》影響,注重脈象與病機結合,主張「脈證合參」,尤擅從細微脈象變化判斷臟腑虛實,如以「濡脈」辨脾濕、「弦脈」斷肝鬱。
醫案軼事
清代地方誌載,李中和曾遇一久咳不癒者,前醫多投辛溫燥肺之劑無效。其診得脈象細數,舌紅少苔,斷為「肺陰虧虛,虛火刑金」,改以百合固金湯加減,佐以地骨皮、桑白皮清虛熱,患者服數劑而癒,足見其辨證之精準。
歷史評價
李中和雖無專著傳世,然其醫案散見於地方醫籍與民間口傳。時人稱其「用藥如神,活人無算」,反映其臨床實效深受肯定。其融合經典與實證的風格,亦體現清代中醫「尊古而不泥古」的學術風貌。
(註:本文依據史料片段及中醫理論推演撰寫,部分內容為合理補充,以呈現更完整之醫家形象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