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李中立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李中立,字土強,號正字,明代雍丘(今河南杞縣)人,為中醫藥學史上重要之本草學家。其生平精研醫理,尤擅本草之學,所著《本草原始》十二卷,附有精細藥圖,對後世中藥鑑定與應用影響深遠。
在學術貢獻方面,李中立突破傳統本草著作重文字輕實物之局限,首創「據原物寫生」之繪圖法。其《本草原始》所載藥材圖譜,皆依實物描摹,詳繪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等特徵,如對人參「蘆碗密佈」、當歸「油腺紋理」等形態特徵之精確呈現,使藥材辨識具備科學性依據。此種「以圖證藥」之方法,較《本草綱目》之木刻版畫更顯立體真實,開中藥形態學研究之先河。
就藥性研究而言,李氏特別注重「道地藥材」與「採收時令」之關係。書中強調:「凡採藥,必依時節」,如黃芩「秋採者實而沉,良」、芍藥「夏至前後取者,性全」。其論述結合《黃帝內經》「四氣調神」理論,闡明藥物氣味厚薄與天地陰陽之應合關係,補充了《神農本草經》以降對藥材時效性之認識。
在藥物炮製方面,《本草原始》詳載「水飛」、「酒炙」、「醋炒」等法度,如指出半夏「須以薑汁浸透,方可減其毒性」,延續雷斆《雷公炮炙論》之傳統,並增補明代新興之加工技術。書中更首創「藥材真偽辨」專篇,如鑑別真犀角「通天紋」與偽品「牛角仿刻」之差異,奠定中藥鑑定學之基礎。
李中立之學術成就,體現明代中醫藥學由經驗性描述向實證性研究之過渡。其以「原始」為名,意在追溯藥物本真,此種求真精神,對清代《本草綱目拾遺》等著作產生深刻啟發,於中藥發展史上具有承先啟後之地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