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內極七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內極七病
產後內極七病為中醫婦科常見病證,指產婦因分娩時血氣耗傷過甚,未及調養復原,復受七種因素所傷,導致氣血失調、臟腑受損而引發的諸多病候。此說首載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四,謂:「產後血氣傷竭,為內極七病」,並將其歸類為「七害」,即:
- 害食
產後脾胃虛弱,若過食生冷、油膩或暴飲暴食,易損傷脾胃陽氣,導致運化失司,出現脘腹脹滿、嘔吐泄瀉等症。中醫認為「脾為後天之本」,產後氣血化生不足,更需謹慎飲食,以清淡溫補為宜。 - 害氣
情志不遂或過度憂思悲恐,皆可傷及肝氣,使氣機鬱滯。肝主疏泄,氣滯則血行不暢,常見胸脅脹痛、乳汁不通,甚或鬱結成癥(如乳癰)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亦強調「產後忌多怒」,因怒則氣逆,加重血虛風動之虞。 - 害冷
產後百脈空虛,腠理不密,若感受寒邪或過食生冷,寒凝胞宮,可致惡露不下、腹痛拒按,或寒客經絡而見關節冷痛。此與《金匱要略》「產後腹中疞痛」之當歸生薑羊肉湯證機理相類,皆因血虛寒凝所致。 - 害勞
過早操勞或久視、久立,耗傷氣血。產後「多虛多瘀」,過勞易使氣虛下陷,引發血崩、子宮下垂;或因勞力傷筋,見腰膝酸軟、足跟疼痛等症。《女科經綸》指出:「產後氣血俱去,當以靜養為先」。 - 害房
產後未滿百日而行房事,易耗傷腎精,衝任受損。腎主生殖,胞宮未復時交合,可致帶下淋漓、腰脊痛甚,或引發產後發熱、癥瘕積聚。古稱「蓐勞」者,多與房勞過度相關。 - 害任
「任」指妊娠遺患,如產後調養不當,餘血未盡,瘀滯胞宮,或胎衣殘留,導致腹痛、發熱、惡露不絕。此類病候與《傅青主女科》所述「產後惡露不下」相似,治當活血化瘀,兼顧養血。 - 害睡
產後睡眠失調,或夜寐不安,長期失眠則暗耗陰血,心肝失養,可致心悸怔忡、眩暈耳鳴。蓋「陽入於陰則寐」,血虛陰虧者,陽氣浮越,難成眠寐。
病機與調治原則
此七病皆本於「血氣傷竭」,病機關鍵在於產後衝任虛損、氣血兩虧,復因外感、內傷誘發諸症。治療上,中醫強調「勿犯虛虛之戒」,以益氣補血為本,佐以行氣化瘀、溫經散寒等法,如八珍湯、生化湯加減。古籍《千金要方》更提出「產後百日內宜慎」,強調避風寒、節飲食、禁房勞等調攝之道,以防內極七病之變。
此七病之說,不僅反映中醫對產後調護的細緻觀察,亦體現「治未病」思想,對後世婦科臨床具深遠影響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