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里寒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里寒證,又稱中寒證,是指寒邪內侵人體,停留在臟腑內部的病證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脘腹冷痛,嘔吐清水,大便溏泄,小便清長,畏寒肢冷,面色蒼白,舌淡苔白潤,脈沉遲或微細等。
里寒證的病因多為感受寒邪,或因飲食生冷、久病體虛等原因,導致寒邪內生。寒邪性質陰寒,最易侵犯人體的臟腑,尤其是脾胃、腎等陽氣較弱的臟腑。當寒邪內侵人體,會阻礙氣血運行,導致臟腑功能失調,從而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。
里寒證的治療,以溫中祛寒為主。常用方劑有附子理中湯、吳茱萸湯、四逆湯等。
附子理中湯由附子、乾薑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組成,具有溫中散寒、健脾益氣的功效。適用於脾胃虛寒、脘腹冷痛、嘔吐清水、大便溏泄等症。
吳茱萸湯由吳茱萸、生薑、大棗組成,具有溫中散寒、止嘔止痛的功效。適用於寒邪犯胃、嘔吐清水、脘腹冷痛等症。
四逆湯由附子、乾薑、細辛、甘草組成,具有回陽救逆、溫經散寒的功效。適用於陽氣衰竭、四肢厥冷、脈微細欲絕等症。
里寒證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- 飲食宜清淡,少吃生冷寒涼之物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-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限酒。
如果出現里寒證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