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目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產後目痛

病證名,首載於《胎產證治錄》。此證多因產後氣血虧虛,尤其失血過多,導致肝血不足,目失所養而發病。中醫認為「肝開竅於目」,肝血虛則不能上濡目竅,因而引發眼部不適。

主要證候

  • 眼部疼痛,視物模糊,甚則難以睜眼。
  • 畏光羞明,眼睛乾澀隱痛。
  • 眼睫無力,常感疲憊欲閉。
  • 眉棱骨及太陽穴處酸脹疼痛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血虛失養:產後失血過多,肝血虧虛,目絡失於濡潤。
  2. 氣血兩虧:氣隨血脫,氣血俱虛,清陽不升,目竅失養。
  3. 兼夾鬱熱:若陰血不足,虛熱內生,可伴見眼眵增多、灼熱感。
  4. 脾胃虛弱:產後脾胃運化不力,氣血生化不足,加重目痛。

治法與方藥

  • 主方
    • 當歸養榮湯:以當歸、熟地黃補血養肝,川芎活血行氣,白芍斂陰柔肝,配伍防風、白芷祛風止痛,適用於血虛目痛。
    • 當歸補血湯(黃芪、當歸):益氣生血,適用於氣血兩虛之證。
  • 加減法
    • 若虛熱明顯,加黃芩、梔子清肝瀉熱。
    • 脾胃虛弱,噁心納差者,加生薑、陳皮和胃降逆。
    • 若兼頭暈心悸,可酌加阿膠、枸杞子滋陰養血。

相關理論延伸

  • 五輪學說:中醫將目分屬五臟,其中「血輪」(眼瞼、眥部)與心肝相關,血虛則血輪失養,可見瞼澀無力。
  • 經絡循行:足厥陰肝經連目系,手少陽三焦經循行太陽穴,故肝血不足時,常伴眉棱及太陽穴疼痛。

此證需注重產後整體調養,以補血益氣為本,佐以疏風清熱或健脾和胃,方能標本兼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