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里懸旗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里懸旗風

里懸旗風為中醫口腔病證之一,又稱「內懸(疒^其)」,屬懸(疒^其)風的一種。此症發於牙根內側,臨床特徵為牙齦紅腫,狀如蜒蝣(即蛞蝓)黏液之黏稠腫脹,色多鮮紅或暗赤,嚴重者可蔓延至周圍組織,伴隨疼痛、灼熱感,甚或影響咀嚼功能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里懸旗風多因脾胃積熱或風熱邪毒上攻所致。《重樓玉鑰》指出,懸(疒^其)風有內外之分,里懸(疒^其)病位深在牙根內,與陽明經絡關係密切。足陽明胃經循行於齒齦,若過食辛辣厚味,脾胃蘊熱,循經上炎;或外感風熱之邪,與內熱相搏,燻灼牙齦,氣血壅滯,化腐成膿,遂發此症。此外,腎陰不足、虛火上炎,或肝鬱化火,亦可誘發類似證候。

證候表現

  1. 局部症狀:牙根內側腫脹突起,色紅赤,表面或有黃白色腐膜,觸之痛甚,甚則潰破滲膿。
  2. 全身兼證
    • 實熱證:伴見口渴喜冷飲、口臭、便秘、舌紅苔黃、脈洪數。
    • 虛火證:腫痛較緩,口乾不欲多飲,顴紅潮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
治療原則

  1. 清熱解毒:實證宜瀉脾胃伏火,方用清胃散(《蘭室秘藏》)加減,黃連、升麻、生地黃、牡丹皮等;若熱毒熾盛,可合五味消毒飲
  2. 滋陰降火:虛證選用知柏地黃丸,佐以涼血活血之品如玄參、赤芍。
  3. 外治法:以冰硼散錫類散局部吹敷,清熱斂瘡;若膿成未潰,可配合針刺排膿。

古籍考據
《重樓玉鑰》明確區分「里懸(疒^其)」與外懸(疒^其)之病位差異,強調其內生特性,並歸類於喉風範疇,反映中醫對口腔疾患的整體辨治思維。此症與現代醫學「牙周膿腫」、「根尖周炎」等病有部分交集,然中醫更注重從經絡臟腑論治,非僅局部消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