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理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中醫名詞「理法」詳解
理法,又稱「縷法」,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首載於《外科中醫按摩療法》。其操作要領為:以手握持患者肢體,施力時一緊一鬆,並沿經絡走向或肌肉紋理,自上而下循序移動。此法多應用於四肢部位,具有疏通經絡、理順筋脈之效,適用於氣血瘀滯、筋結拘攣等證。
理論基礎
理法之作用機制,根植於中醫「筋絡學說」與「氣血理論」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經脈者,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」,肢體筋肉之病變,多因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「不通則痛」。理法透過鬆緊交替的力道,模擬「導引按蹻」之原理,能促進局部氣血流通,解除經筋黏連。其「自上而下」的操作方向,亦符合《靈樞·逆順肥瘦》「手之三陰,從臟走手;手之三陽,從手走頭」之經脈循行規律,以順應經氣運行。
手法特點與分類
- 剛柔相濟:緊握時力道深透以鬆解筋結,鬆手時輕緩以導引氣血,符合《醫宗金鑒》「法之所施,使患者不知其苦」之旨。
- 循經操作:沿十二經筋或阿是穴施術,尤擅處理手三陰經、足陽明經等肌肉豐厚處的痺證。
- 衍生手法:
- 理指法:專用於指關節,緩解腱鞘黏連。
- 理肢法:針對四肢長骨,配合搖法以增強鬆筋效果。
臨床應用
- 筋傷科:治療跌撲閃挫所致之筋絡紊亂,如踝關節扭傷後期筋脈結硬。
- 內科調理:輔助改善「肝主筋」功能失調引發的肢體麻木,或脾虛濕困之四肢重滯。
- 養生保健:作為導引術前導手法,預先理順經筋以增強練功效果。
與其他手法之異同
理法與「捋法」皆屬縱向推拿手法,然捋法強調單向直線施壓,多用於肢體末端;理法則側重節律性鬆緊變化,作用層次更深。另與「捏法」相比,捏法以指腹對合用力為主,理法則需全掌握持,更適用於周徑較大的肢幹部位。
古籍佐證
《厘正按摩要術》載:「縷者,如理絲縷,循序而通其結。」此與理法「鬆緊相間、循序移動」之特點相呼應,進一步印證其「通絡解結」的核心功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