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醴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醴泉

在中醫養生理論中,「醴泉」為一重要術語,專指口中自然分泌之津液,又稱「甘露」或「玉液」。此名源自古代醫家與道家對人體體液之觀察,認為其滋養功效猶如甘美之泉水,故以「醴泉」喻之。

經典文獻記載
《黃庭內景經·口為章第三》提及:「口中津液……一名醴泉。」東晉醫家務成子注釋時,進一步闡明其為修練養生之關鍵物質。此外,日本丹波康賴所輯《醫心方》卷二七「用氣第四」亦載:「唾者湊為醴泉」,強調唾液通過氣息調和而化生,具滋潤臟腑之效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1. 與五臟之關係
    中醫認為,唾液由「五液」之一「唾」所化,與腎臟功能密切相關。《素問·宣明五氣篇》云:「五臟化液……腎為唾。」腎主藏精,唾液之生成需賴腎精溫煦,故醴泉充沛與否,可反映腎氣盛衰。
  2. 養生作用

    • 潤澤周身:醴泉能濡潤口腔、咽喉,助消化與言語功能。
    • 灌溉臟腑:吞咽唾液可引氣下行,滋養脾胃,輔助運化水穀精微。
    • 煉精化氣:道家修練常以「叩齒咽津」為法,透過蓄積醴泉以固護元氣,達到延年之效。

與現代醫學之關聯
雖現代醫學視唾液為消化液,然其成分如澱粉酶、免疫球蛋白等,確具殺菌與助消化功能,間接呼應中醫「醴泉養生」之說。

此概念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思想,將人體津液與自然之物比擬,深化養生實踐之理論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