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傷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傷食
定義與病因
產後傷食為中醫病證名,首見於《傅青主女科》。產後氣血耗傷,臟腑功能未復,脾胃虛弱,若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或生冷之物,易致脾胃受損,運化失職,食滯中焦,形成此證。
病機與證候
脾胃為後天之本,主運化水穀。產後氣血不足,脾胃功能本弱,若飲食不調,則宿食停滯,阻遏氣機。臨床表現為:
- 脘腹脹滿:食積中焦,氣機壅滯。
- 噯腐吞酸:胃失和降,濁氣上逆。
- 大便酸臭:宿食內停,傳導失常。
- 或伴食欲不振、舌苔厚膩、脈滑等症。
辨證分型與治法
治療原則以消補兼施為主,既需消導食滯,又當顧護脾胃。基礎方選生化湯(當歸、川芎、桃仁、炮薑、炙甘草)加減,佐以消導之品,隨證配伍:
- 傷於麵食:加神曲、麥芽以消穀積。
- 傷於肉食:加山楂、砂仁以化肉滯。
- 傷於生冷:加吳茱萸、肉桂以溫中散寒。
- 脾胃虛甚:加人參、白朮益氣健脾。
若食積較重,可選保和丸(山楂、神曲、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連翹、萊菔子)消食和胃;若冷食停滯日久,脾胃虛極,可外用炒神曲熱熨胃脘,溫通氣機,助運化積。
中醫理論延伸
- 脾胃與氣血關係:產後氣血虧虛,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,故調理脾胃為產後恢復關鍵。
- 消導藥性味:神曲、麥芽味甘性平,長於消穀;山楂酸甘微溫,專消肉積;砂仁辛溫,醒脾化濕。
- 外治法原理:熱熨法藉藥性與溫熱之氣,行氣散結,促進局部氣血運行,輔助內服藥物之效。
此證需注重飲食調攝,避免過補或過食生冷,以配合藥物治療,促進產後康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