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癘風二便下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癘風二便下血
證名:癘風患者出現大小便出血之證候,見於《外科證治準繩》卷五。此證多因氣虛不攝,或元氣下陷,或腎陰虧損,導致血不循經,下滲於二便。
病因病機:
- 氣虛不攝:癘風久病耗傷正氣,脾氣虛弱,統血無權,血溢脈外,下滲腸道與膀胱,故見便血、尿血。
- 元氣下陷:中氣不足,清陽不升,氣陷於下,血隨氣降,而致二便出血。
- 腎陰虧虛:癘風日久傷及腎陰,陰虛火旺,灼傷絡脈,血熱妄行,亦可見尿血或便血。
臨床表現:
除癘風原有症狀外,可見大便帶血或純下鮮血,小便赤澀帶血,或伴有面色萎黃、神疲乏力、氣短懶言等氣虛之象,或見腰膝痠軟、潮熱盜汗等腎陰不足之候。
治法方藥:
- 氣虛不攝:治宜益氣攝血,方用四君子湯加升麻、當歸,以補脾益氣,升舉清陽,兼以和血。
- 元氣下陷:治宜升陽舉陷,方用補中益氣湯,以補中益氣,升提下陷之元氣,使血歸其經。
- 腎陰虧虛:治宜滋陰降火,方用六味地黃丸,以滋補腎陰,清虛熱而止血。
辨證要點:
- 氣虛者,多見血色淡紅,伴氣短乏力;
- 元氣下陷者,常見肛門墜脹,血隨氣陷;
- 腎陰虧者,多見血色鮮紅,兼有陰虛內熱之象。
此證需結合癘風本證綜合調治,標本兼顧,以達扶正祛邪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