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癘風頭目眩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癘風頭目眩暈

癘風頭目眩暈,中醫病名。麻風病人兼頭目眩暈之證。出自《癘瘍機要》上卷。多因肝腎陰虛所併發之兼證。

病因病機

本病多因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,擾動清陽所致。

臨床表現

主要表現為頭目眩暈,耳鳴,眼花,視物不清,腰膝酸軟,兩腿無力,舌質紅,苔薄,脈細數。

診斷

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,可以作出診斷。

鑑別診斷

本病應與其他引起頭目眩暈的疾病相鑑別,如中風、高血壓、腦動脈硬化等。

治療

本病的治療以滋陰降火、平肝潛陽為主。可用六味地黃丸、八味地黃丸、天麻鉤藤飲等。

預後

本病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如果病情嚴重,治療不當,則可能會導致失明、耳聾等嚴重後果。

古籍摘要

《癘瘍機要》上卷:“癘風頭目眩暈,多因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,擾動清陽所致。治宜滋陰降火,平肝潛陽。方用六味地黃丸、八味地黃丸、天麻鉤藤飲等。”

現代研究

近年來,有研究發現,癘風頭目眩暈與肝腎陰虛、肝陽上亢、痰濕阻滯等因素有關。臨床上,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採用中醫藥治療,取得了良好的療效。

結語

癘風頭目眩暈是中醫病名,多因肝腎陰虛所致。臨床表現主要為頭目眩暈、耳鳴、眼花、視物不清,腰膝酸軟,兩腿無力,舌質紅,苔薄,脈細數。治療以滋陰降火、平肝潛陽為主。現代研究發現,癘風頭目眩暈與肝腎陰虛、肝陽上亢、痰濕阻滯等因素有關。臨床上,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採用中醫藥治療,取得了良好的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