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癘風小便不利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癘風小便不利
證名:指麻風病患者兼見小便排出不暢或困難之證候,載於《癘瘍機要》上卷。此證多因治療癘風時過用辛燥之藥,耗傷陰血,導致津液虧虛,膀胱氣化失司所致。
病因病機:
- 燥藥傷陰:癘風(麻風)治療常以祛風燥濕藥為主,如蒼朮、白芷等,久服易損陰血,津液不足則小便化源匱乏,致排尿不利。
- 氣化失調:肺主通調水道,若癘風邪毒侵襲肺衛,或久病氣虛,肺失宣降,水道不通,亦可影響膀胱氣化。
- 肝腎陰虛:癘風日久,邪毒深伏,耗傷肝腎之陰,腎陰不足則膀胱失濡,開闔失常,見小便短澀。
辨證論治:
-
陰血虧虛證:
- 主證:小便不利,兼見皮膚乾燥、唇裂舌紅、脈細數。
- 治法:滋陰養血,潤燥通淋。
- 方藥: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加味,可酌加麥冬、天花粉滋陰生津,或少量澤瀉、車前子通利水道。
-
氣陰兩虛證:
- 主證:小便頻數而短黃,倦怠乏力,氣短聲低,舌淡少津。
- 治法:益氣養陰,補脾滋源。
- 方藥:補中益氣湯(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當歸等)加山藥、天冬、麥冬、五味子,以健脾益氣、滋養肺腎。
-
濕熱下注證(少見):
- 主證:小便赤澀疼痛,苔黃膩,脈滑數。
- 治法:清熱利濕。
- 方藥:八正散加減,但需慎用苦寒藥,免傷正氣。
古籍參考:
《癘瘍機要》強調,癘風本屬風毒纏綿,治療時需顧護陰液,不可過投辛燥。若見小便不利,當辨虛實,虛者以滋養為要,實者兼以通利,總以調和氣血陰陽為本。
補充說明:
此證與一般「淋證」不同,其病機與癘風病程及治療用藥密切相關,故治法需結合主病調理,不可單執通利一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