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漏牛膜片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漏牛膜片
產後漏牛膜片為中醫婦科證名,記載於《女科秘寶》,指產後陰道出血不止,並伴有片狀或塊狀胎膜殘留物排出,其狀如牛膜片,故得此名。此證雖屬產後危急之候,然中醫認為其雖兇可治,需結合辨證施治。
病因病機
本證多因產時胞衣(胎盤或胎膜)未盡排出,殘留胞宮,阻礙子宮收縮,致使惡露不絕,血流不止。中醫認為,產後氣血虧虛,衝任不固,若兼瘀血內阻,則新血不得歸經,故見漏下不止。排出之「牛膜片」實為殘留之胎膜或胎盤組織,隨血脫落而出。
臨床表現
主要症狀為產後惡露淋漓不盡,血色或鮮紅或暗紅,夾雜片狀或塊狀組織,狀如牛膜,伴小腹隱痛或墜脹感。若出血量多,可兼見頭暈、乏力等氣血虧虛之象。
治法與方藥
《女科秘寶》主張以阿膠湯為主方,其組成包括:
- 阿膠:滋陰補血,止血安胎
- 地榆:涼血止血,清熱解毒
- 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
- 白芍:養血斂陰,柔肝止痛
- 熟地:滋補陰血,填精益髓
- 茯苓:健脾利濕,寧心安神
此方以養血止血為主,兼顧化瘀,使血止而不留瘀。若瘀阻明顯,可酌加蒲黃、五靈脂以活血化瘀;若氣虛甚者,可加黃芪、人參以益氣攝血。
現代認識
從現代醫學角度觀之,此證類似於胎盤或胎膜殘留,可能導致子宮收縮不良、感染或大出血。中醫治療雖可輔助調理,然若出血量多或持續不止,仍需結合西醫處置,如清宮手術,以確保產婦安全。
此證體現中醫對產後病的細緻觀察與辨治思路,強調「瘀去新生」之理,兼顧補虛與祛瘀,以恢復衝任氣血之調和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